中关村NMT联盟“一带一路”全国测试服务网络测试服务信息

4月8日,某研究所将NMT技术应用于钙信号研究,测试样品为小麦,测试指标为Ca2+,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。| 5月9号,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逆境生理领域,测试样品为黄瓜幼苗,测试指标为NO3-、NH4+,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。| 6月2号,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逆境胁迫领域,测试样品为棉花苗,测试指标为Ca2+、H+、K+、Na+、IAA,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。| 6月5号,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植物逆境领域,测试样品为苜蓿,测试指标为K+,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。| 6月9号,某研究所将NMT技术应用于水稻逆境领域,测试样品为水稻,测试指标为Na+、Ca2+,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完成实验。| 6月11号,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植物抗逆领域,测试样品为酵母细胞,测试指标为IAA,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。| 6月16号,某高校将NMT技术应用于昆虫研究,测试样品为昆虫,测试指标为Ca2+、K+,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。| 6月19号,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植物抗逆领域,测试样品为拟南芥,测试指标为Ca2+,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。|

铜(Cu2+)激活Ca2+和K+通道并伴随产生羟自由基

图注:10μm的CuSO4加入后多三种材料的Ca2+和K+流速的影响,其中Ca2+反应较慢,而K+较快,Ca2+内流的大小与处理的Cu2+的浓度呈正相关。图中正值为内流,负值为外流。

        铜(Cu)是高等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,参与许多催化反应,例如电子传递、激素信号转导、膜代谢、花粉形成、固氮和糖代谢。此外,Cu是超氧化物歧化酶(CuZnSOD)的关键组分,在清除自由基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。Cu也会产生ROS毒害,因此研究耐Cu的基因和其作用机制则有助于应对Cu的毒害。

        Cu与抗坏血酸或H2O2作用形成羟自由基(OH),伴随着膜转运活性和细胞代谢的变化。为了研究清楚其中的机理,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使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等方法,研究了对铜有不同反应的拟南芥根部的离子转运情况,使用拟南芥Col-0、高亲和的铜转运体COPT1超表达(C1OE)的材料和T-DNA COPT1插入突变体(copt1)。低浓度的Cu(10 μM)刺激根尖对Gd3+和维拉帕米敏感的Ca2+内流。相比Col-0,Cu刺激了C1OE的K+外流增加了5倍。铜导致C1OE根尖的膜破坏,但是没有破坏copt1的膜,这种伤害通过Gd3+前处理所阻止。结果说明铜进入胞质,导致羟自由基产生,随之出现质膜羟自由基敏感的Ca2+和K+转运系统的变化。

        这项工作研究了Cu进入细胞的调节机制以及Cu产生毒害的原因,发现Ca2+和K+通道、以及羟自由基在这里起到关键作用,这就为我们认识Cu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,尤其是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与平衡非常重要。

 

参考文献: Rodrigo-moreno A, et al. Plant, Cell & Environment, 2012, DOI: 10.1111/pce.12020


全文下载